干货满满!2022中国肛肠科普大会结直肠癌筛查分论坛圆满落幕2022年8月26-27日,由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辽宁省免疫学会、中国医科大学网络学院主办的“2022中国肛肠科普大会”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以“呵护肛肠 科普先行”为主题,聚焦国内结直肠肛门外科、盆底外科领域的热点和疑难问题,突出“防病在先,治病在后”的健康理念,为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助力。 8月27日下午,由晋百慧生物承办的第一分论坛线上会场“结直肠癌筛查论坛—非同寻肠”顺利举办。来自全国结直肠领域的大咖嘉宾云聚一堂,以“肠癌预防,睿见真知”为主题,交流探讨结直肠癌防治的学术成果、科学技术和应用前景。 本次分论坛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外科主任李春雨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张宏教授主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外科主任李春雨教授 大会上半场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致辞。 王锡山教授表示,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已是国家战略,也是实现“2030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跃升为第二位,肿瘤的防治任重而道远,对肿瘤知识的科普更是重中之重,此次大会是一个很好的科普平台,祝愿大会顺利举行,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 在主题演讲环节,结直肠领域专家从不同维度做了精彩分享。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主任王树滨教授以《中国结直肠癌早筛的思考和探索》为主题做了分享。王教授表示,结直肠癌癌变时间长,是最具筛查经济效益的癌种,检测潜在的癌前病变以进行清除,可以有效防止结直肠癌发生,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减少相关的治疗费用。 目前结肠镜检查+病理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但有耗时长、繁琐、侵入性强、存在风险、资源有限等缺点。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新型分子诊断技术主要有多靶点联合的FIT-DNA检测和miR-92a检测等。与传统RNA不同,miRNA具有形态稳定、不易裂解等优点。国内大型结直肠癌筛查前瞻性研究表明:miR-92a检测对多种消化道癌症和良性疾病的交叉反应评价中,miRNA‐92a 检测可达到 92%~100% 的区分度。这样的手段或可成为结直肠癌预防的有效补充。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主任王树滨教授 晋百慧生物创始人、总经理于浩洋博士介绍了作为中国高发癌种早筛产品的领航者晋百慧生物在结直肠癌预防领域的前沿技术,深度分享了miRNA检测技术的前沿成果,充分挖掘和展现了miRNA检测技术的理论成熟性、应用的科学性、市场推广的紧迫性。尤其是用于结直肠癌早期预防的睿长太®,针对高风险人群进展期腺瘤检测灵敏度达84.6%,为结直肠癌预防带来全新理念! 于浩洋博士提到,miRNA检测技术逐渐成为肿瘤检测的重要手段。从结直肠癌预防意义来讲,目前各项检测手段尚无针对正常风险人群在癌前病变阶段性能的研究证据。目前,晋百慧生物一项验证miR-92a在对普通风险人群癌前病变的大型真实世界研究正在进行中,后续结果将在今年内发布。晋百慧生物要做的就是让中国大众“买得到、用得起、信得过”的产品。 晋百慧生物创始人、总经理于浩洋博士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杨建军教授 听了上半场三位专家的精彩演讲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张宏教授总结道:正如几位大咖所言,众多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采取有效的结直肠癌筛查策略能够降低结直肠癌的疾病负担,然而我国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覆盖尚不广泛,方法不统一,有待形成完善的国家结直肠癌筛查体系。希望像睿长太这样优秀的筛查技术能够协助各级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地实施肠癌早筛早诊早治,强化筛查长效机制的规范运行。阻断癌症快速增长,提高早筛早诊率,是我们每一个医疗健康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也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能够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结直肠癌筛查策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张宏教授 大会下半场特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胃肠外科首席专家徐忠法教授致辞。 徐忠法教授表示,感谢有这样的平台可以一起探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预防。从临床角度来看,结直肠癌的预防,我们需要落实到具体疾病。近年来,IBD已成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也是肠道疾病防治的重难点。结直肠术后出现复发的情况也在临床中仍较为常见。临床症状如何区分?临床疾病如何诊治?只有解决好具体的疾病问题,结直肠癌的预防才会事半功倍。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胃肠外科首席专家徐忠法教授 面对IBD诊疗领域的痛点难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黄玉红教授以《炎症性肠病相关肠癌的现状与探索》为主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IBD流行病学、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发病原因。系统性地分析了IBD诊疗近年来的进展,分享了现有技术手段以及诊疗策略的改变。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黄玉红教授 针对临床术后随访问题,海南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消化内科主任赵心恺教授从息肉术后和结直肠癌术后两个方面,介绍了术后随访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现有手段的不足。赵心恺教授强调,在临床上,结直肠癌患者做完手术后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终结,对于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仅仅是第一步,结直肠术后随访更为重要。 海南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消化内科主任赵心恺教授 面对肠癌患者被误诊为痔疮这一难题,成都肛肠专科医院院长杨向东教授建议从提高大众对肠癌的认识、提高临床医生的警惕性、提高对青年患者的重视三个方面提高肠癌预防意识。杨向东教授强调,辅助检查不仅能够明确痔疮诊断,还能排除是否合并其他严重消化道疾病。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院长杨向东教授 听完三位专家对临床疾病的探究分享后,天津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肛肠外科主任医师张伟华教总结道:从IBD治疗策略的变化,到结直肠术后随访,再到辅助检查手段提升,三位专家提到的miR-92a技术的适用范围、灵敏度、依从性,对百姓和医生群体都是一大福音。粪便miR-92a检测技术的加入将大大提升肠癌防控方案的准确性,可作为我国精准医学,精准防控的强力补充,真正实现“预防为主,关口前移”。 天津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肛肠外科主任医师张伟华教授 精彩的演讲后,晋百慧生物还提供了结直肠癌知识互动抽奖活动,为结直肠癌知识科普增添满满的趣味。 本次大会吸引超过13万人次观看,对进一步提升肛肠专业整体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更加坚定了晋百慧生物“让医务人员工作更轻松,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信心。晋百慧生物将持续推动肛肠专业领域的发展,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 |